开云百科中心详情

首页 百科中心 【铭记】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见证亿万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铭记】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见证亿万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三蝶纪

  今年的10月11日,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这是联合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一时间,世界领域相关的研究者都汇集春城同商讨各种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议题,在此期间,我有幸走访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界享誉盛名。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名录,成为首个也是亚洲唯一一个以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但是对于非古生物爱好者说,知道澄江化石群的人并不多。

  2019年,澄江古生物有了一次出圈的经历,有人在云南的高速公路上发现了澄江虫虫,你的祖宗的标语,这条标语因为押韵又有趣,很快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在网络迅速传播,成为当年菠萝科学奖评出的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科学传播事件。

  只是在2019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还在建设,到了2020年8月才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次走访,我终于见到了这些澄江虫虫。

  老实说,在去之前我对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并没有太大的期待。我是个博物馆控,在疫情之前也曾去过很多家优秀的自然博物馆,深感我们的自然博物馆相比之下差距还是很大。然而去了之后,这个博物馆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从展品到设计到展示方式都令人惊喜。

  进入博物馆大厅,就可以见到一整面墙的化石,这是由当时开采时化石遗址其很的一部分拼接而成的,仔细看,其还藏着一些化石。博物馆分了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三个部分展示内容,展出了6万余件澄江以及全全世界的藏品。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本文均为 三蝶纪 图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大厅

  生命大爆发展厅就在一楼,在这部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澄江化石群的发现过程。1984年7月1日下午3时,科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学者侯先光在帽山西坡发现了纳罗虫鳃虾虫和林乔利虫化石,掀开了澄江生物群研究的崭新一页。1987年4月17日,科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澄江化石群,在世界引起轰动。纽约时报指出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是本世界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在这部分用了蜡像表现科学家在澄江考察发现化石的过程,还有当时的科学家考察笔记相关的文献与报刊杂志,以及地质工作者的装备,让人身临其境。

  澄江生物群考察现场的场景模拟

  澄江生物群发现相关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个沙盘,展示了澄江化石群的地理位置和样貌。旁边是澄江化石库展厅,圆环形的展厅整整齐齐码着一列列澄江化石。

  澄江生物群至今发现和记录的化石有20多个门类,281种,几乎涵盖了动物界所有的现生门类和已灭绝种类,在这个厅展示了其一些有代表性的门类。展厅有一个大圆桌,上面有一个屏幕,圆桌上有一个白色圆盘,旁边放着一些化石的模型。只要把化石模型放在白盘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化石的相关信息和视频介绍,很直观又很有趣的互动装置。

  澄江化石库展厅

  澄江化石库展厅的互动装置

  从化石库展厅出,我们可以看到舒德干士诠释的关于澄江化石的核心价值。进化论的提出者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专门讲了一章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当时他很困惑,无法解释5.4亿年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澄江化石群的发现,恰好补充了这部分的化石证据,也为脊椎动物和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关键的证据,这部分内容在之后的生物大爆发2号展厅有着更为详细的介绍。

  进入2号展厅,就可以看到一条寒武纪海洋隧道,奇虾水母昆明鱼等200多个寒武纪海洋物种缓缓在身旁和头顶游过。这条隧道由90块OLED柔性有机屏构成,是世界首个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寒武纪生态系统的装置。走在隧道里,宛如置身寒武纪海底世界。

  柔性有机屏拼接的寒武纪海洋隧道

  在2号展厅展出着澄江化石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凤娇昆明鱼,之前标语所说的澄江虫虫,指的就是它,实物只有3厘米长,说是虫虫,实际上应该算是鱼鱼。昆明鱼类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鱼,分为海口鱼昆明鱼和钟健鱼三个属,海口鱼的名称自于发现地昆明海口地区,钟健鱼的名称则是为了纪念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士。

  天下第一鱼展厅

  凤娇昆明鱼

  海口鱼

  昆明鱼类外形很像现生的盲鳗,只是个头迷你了很多,它们的身体包含头躯干肛口尾三个部分。它们是动物演化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头部,还出现了脊椎和心脏系统,标志着脊椎动物首次完成了基础器官的构建。此后,脊椎动物不断演化,从海着陆上岸,最终演化出人类,完成从鱼到人的华丽转折。所以3厘米长的澄江虫虫昆明鱼类,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人类的祖宗。在展厅里还有一个巨幕,用影片展示了5亿年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

  巨幕放映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

  再往后走,就可以见到鱼类和海生爬行类的化石,这部分科普了鱼类和爬行动物的演化。在这个展厅里有与实物等大的霸王龙模型,细节完美逼真,还有一些恐龙的骨骼标本。按照演化的顺序,后面就出现了鸟类,随后是哺乳动物,同样有关于它们进化起源的介绍。在这部分还有电子屏,补充了展板上没有的信息,可以点击看到不同古生物的复原图和介绍。

  等比例仿真霸王龙

  古脊椎动物之后的就是现生生物了,在这部分展示了云南本土的现生动物标本,逻辑上很顺,也很本化。旁边有一面墙,用模型和影片展示了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最后留了一个空位供人拍照,创意非常有趣。

  云南现生动物标本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

  下面的展厅看完了,我们上2楼看3号展厅生命大爆发,发现展厅旁边的休息椅子都是奇虾造型的,细节非常可爱。这部分依然以寒武纪开始,用可爱的模型与化石结合,展示了早期海洋里的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等等。在旁边还用海缸饲养了活体的海绵海葵珊瑚水母等现生的海洋动物作为对比。除此之外还有现生海洋生物的标本,以及电子屏动画补充科普知识和信息。

  奇虾形状的椅子

  寒武纪海绵动物模型

  展厅里活体海洋动物与化石的对照

  之后是曳鳃动物颚动物,再到腕足动物叶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这部分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比如说一开始被科学家弄反腹背的怪诞虫,被称为九眼精灵的华微网虫;寒武纪的海洋霸主奇虾也在这个部分,头顶上柱子上都是它们的大模型。现代昆虫的远祖抚仙湖虫也在这里,旁边有抚仙湖虫形状的装置,用眼看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视觉。

  腕足动物展区

  怪诞虫和华微网虫模型

  奇虾与现生软体动物

  抚仙湖虫

  值得一提的是长尾姐虫,它的名字自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高级实验师桂琴,她的工作是修化石,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和繁复的工作。桂琴在17年修了澄江生物群的10万余块化石,使得亿万年的遗迹得以完美呈现。为了肯定她的成就,在澄江云南澄江发现的第一块长尾纳罗虫用了她的姓氏命名,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尾姐虫。姐虫旁边是美丽灰姑娘虫,它的头甲呈W形,很像晚礼服披肩,复眼由2000多个眼构成,视力范围达到270°,这个美丽非常主观,代表研究者对它的肯定。

  长尾姐虫和美丽灰姑娘虫

  在这部分还展示了一些现生的节肢动物,有一整面墙的蝴蝶标本,还有一整面墙的蟹类标本。

  蝴蝶标本墙

  蟹类标本墙

  在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里,我们看到了亿万年前到现在生命的兴衰,每个时期,都有其繁盛的类群,充当霸主的类群。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灭绝,每次大灭绝都是一次生物大洗牌,旧的灭绝不再重新出现,新的生物慢慢演化占据新的时空,最终造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球万物。在这部分有大量的化石,告诉我们它们经历了怎样的繁荣和消亡。展厅里还有一只可以体感互动的镰刀龙,可以模仿人的动作互动,相信朋友会很喜欢。

  物种大灭绝

  可以体感互动的镰刀龙

  最后,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现生濒危动物的标本,提醒人们不忘生态警钟,人类如何对待自然对待赖以生存的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未。在这里也做了一些关于未人类的构想,但是未如何,我们谁也不知道。此时在昆明召开的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正在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未交出满意的答卷。而我们在这里看亿万年前,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多样的古生物,正是由于古生物的多样性,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今日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警钟与濒危动物

  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人类出现的时间不过是短短几百万年,可是人类的出现却加速改变了地球的样貌,直接决定了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其他的物种可以这样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地球,影响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第六次大灭绝,因人类的出现而发生。在博物馆,我们通过化石证据看到了那么多曾经出现在地球上又灭绝的生命。访古亦是为了通今,今日的我们,应当警醒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做出更有利于其他生物和未的选择。

  由于时间仓促,博物馆的很多内容和藏品我都没不及看,如果有机会肯定会二刷。澄江化石地博物馆无论是从内容编排还是设计展示,都走在内前列,专家团队支持内容,多媒体和互动方式也很丰富,展厅内还有训练有素的讲解员为观众义讲解,而且让人意外的是,这么好的博物馆居然是免费的,只需通过网站或公众号预约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就可进入。希望它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参观学,进入古生物的神奇世界,也许他们当,就有未的古生物学家。

  作为一个学现生动物学的,我对古生物兴趣本并不大,可是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之后,我才明白我并不是对古生物没有兴趣,只是我之前没有这样的台和渠道去了解如此多样的古生物。5亿年前寒武纪的澄江古生物,对我说充满吸引力,一想到曾经有那么多神奇的生命出现在地球上,被古生物学者发现,直至今日这样展示在我眼前,实属幸运。在这个地球上,这也是屈指可数的寒武纪化石集展示的自然博物馆,只是受疫情影响,现在只有我们自己有这个眼福可以亲自看博物馆距离昆明市区约2时车程,当天就可往返。

  本文作者三蝶纪系科普作家,著有酷虫成长记常见海滨动物识别手册,沉迷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

上一篇:【短视频】忆然抖音 抖音唱关明 下一篇:说明营改增后哪些纳税人可以认定一般纳税人?